篇一:四年级音乐教案(1) 第一课 【课 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学会演唱《茉莉花》,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重 难 点】 1.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2.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茉莉花》,学生聆听歌曲《茉莉花》。 二、进入主题 1.交流、讨论 师:你觉得刚才这首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2.学唱旋律 A、学生跟琴模唱。 B、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 C、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读谱能力最强,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 3.学唱歌词 A、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B、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再互换学唱。 C、请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 4.指导演唱 指导学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带声,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 (小博士顿音记号:顿音也叫断音。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第二课 【课 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认真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2.学会唱歌曲《小小足球赛风》,用歌声表达对体育的喜爱之情。 3.认识乐器小号 【重 难 点】学会唱歌曲《小小足球赛风》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1.播放歌曲《运动员进行曲》 2.课件展示:几届奥运会情景 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奥运会的歌曲?来,唱一唱。 3.唱一唱 4.读一读 二、听赏感受 1.初听《小小足球赛风》 2.了解乐曲背景 3.复听《小小足球赛风》 4.随乐哼唱 三、歌曲表现 1.学一学 请学生学学小树、溪水和花儿欢迎春风的样子。感受音乐形象。 2.唱一唱 3.教师范唱歌曲。 4.认识滑音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听赏了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学会了《春风》这首歌,从中领略了春的绚丽、春的生机、春的豪情,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 这美好的春天里都有一份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第三课 【课 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认真听赏《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 2.听赏《小夜曲》,体会乐曲内涵。 【重 难 点】 1.认真听赏《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 2.听赏《小夜曲》,体会乐曲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歌儿进教室吧。 (引导学生随着《小夜曲》边听边拍手进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师:来跟着老师动一动。 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 1.认识音乐家海顿 2.听赏海顿的其它作品 三、新课教学 1.听赏《第九十四交响曲》 2.认识力度记号 3.听赏《第四十五交响曲》 4.跟唱 5.听赏《小夜曲》 四、总结 【教学后记】 , 审核签阅: 第四课 【课 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用明亮、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能安静地听赏《卓玛》、《阿坝夜会》和《拉萨谣》,养成聆听的好习惯。 【重 难 点】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1.听音乐,学习歌曲旋律 2.模唱旋律 老师启发学生用其他声音来模唱。 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2.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的歌词 A、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组织学生安静地聆听。) B、试唱歌词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歌词吗?不会也没关系,将不会唱的乐句记下来,大家互相帮助。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唱歌词。) 3.创编身势造型《我的家乡日喀则》 A、讨论造型方案 B、各组进行身势表现 C、身势表演 二、听赏音乐 1.介绍《卓玛》的背景,了解主题音乐。 2.听赏《卓玛》、《阿坝夜会》和《拉萨谣》。 三、课堂小结 师:音乐中的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时而欢快,时而宁静,时而又神秘莫测。我们学会了演唱并表演了《我的家乡日喀则》,也聆听了《卓玛》、《阿坝夜会》和《拉萨谣》的美妙音乐。只要你细心,你就能用音乐表现身边的一切。下课。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第五课 【课 型】新授 【学习目标】 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3.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甜美的情绪。 【重 难 点】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学生随着《军队进行曲》的音乐在教室律动。 师:在欧洲,有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维也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CAI,教师随画面介绍。) 二、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1.导入 师:在维也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众多音乐家中的一个,他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连环画 A、看一看 B、说一说 师:看了这段连环画后,你了解了舒伯特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 三、听赏乐曲-----《军队进行曲》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到,舒伯特一生创作了998部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一次,他看到家乡凯旋归来的军队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作品。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其中的一段。 2.听赏第一乐段 (课件播放《军队进行曲》第一乐段。)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解放军、士兵等。) 师:大家觉得这段音乐的节奏感和情绪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节奏鲜明 情绪是雄壮有力的) 篇二:《蒙古小夜曲》教案 《蒙古小夜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琴上弹一串小音符,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教师刮奏下行音阶) 学生:像滑滑梯,还像下楼梯。 教师:现在,老师请你把你的凳子当做滑梯,伴随着老师的演奏,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好不好?但有一点,千万别让你的滑梯发出声音来。准备——听音乐!(教师再次刮奏下行音阶,学生参与表演) 教师:好,别动!接着再听一段旋律,听听它又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境?把你想到的跟随老师的演奏表现出来,好不好?(学生随乐慢慢起来) 教师:老师弹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慢,说明我在干什么? 学生:爬山。 二、熟悉歌曲旋律 1.初听旋律,并画出旋律线 教师:对,音乐可以带领我们翻山越岭、上下台阶。现在,老师放一段乐曲,在听的时候,老师会将乐曲的旋律线画出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好吗? 教师:像什么?(旋律山) 2.律动表现旋律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 教师:让我们再听一遍乐曲,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 3.模唱旋律 ⑴用lü模仿牧羊女的笛声。 ⑵用lu模仿牧马大叔的马头琴声。 4.视唱旋律,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歌谱并逐句做渐强与渐弱处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 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一、魔法师的袋子——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1.听一听 教师:今天,老师借来了魔法师的袋子,请同学们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在响?它的声音像什么?(依次让学生听辨蛙鸣筒、串铃、三角铁、舞板等乐器的音色,并认识其形状,掌握其不同的演奏方法) 2.敲一敲 教师:你能用你身边的东西模仿这些声音吗?(鼓励学生用自己手里的自制乐器模仿上述乐器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牧羊姑娘穿着洁白的衣裙,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打着竹棒,呼唤小羊赶快回家(教师边击舞板边唱第一乐句)。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了一路的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这时候,牧羊姑娘也为小羊点燃了一盏灯,并且告诉小羊说(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减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原文来自:wWW.hnboxu.Com 博旭 范文网:小学音乐教案夜曲)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1.讲故事——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指导学生轻声高声位且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按节奏拍手,注意每句的渐强与减弱) 2.唱歌词 ⑴听录音范唱 教师:听一听牧羊姑娘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美丽的故事的。(听录音范唱) ⑵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也用歌声来唱这美丽的故事吧。(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唱一句,并按节奏拍手为歌曲伴奏) ⑶学生有表情地接龙演唱歌曲。 ⑷学生齐唱歌曲 ⑸为歌曲伴奏: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牧羊姑娘组、小羊组、青蛙组、灯火组,依次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或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下课。 教师:今天我们学唱的这首歌名是什么?(《蒙古小夜曲》)谁知道“夜曲”指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 4)、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或音乐。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难点: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1、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圈) (月亮、太阳、月饼、电灯、妈妈的笑脸??) 2、模仿说话: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你能根据这幅图,照老师的样子说一句话吗? 师: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 上的月 亮像 盏 灯 妈 妈的笑 脸像 明 月 学生根据图展开想像,说出几句类似的话。 3、听音画线: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要亮出第三把宝刀了:刚才我说的话,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你能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声音用线条画出来吗? (老师慢慢念,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 X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 灯 篇三:2014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1] 第 教学内容 1课 朝夕 1、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 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 3、 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 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 3、 《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 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 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引言: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 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 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 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 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 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 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对比欣赏《晨景》与《清晨》及《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1、引言: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 教师做总结 2 、复习一遍歌曲《清晨》 再次体验感受描绘中国的早晨的音乐《清晨》。 3、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感受外国的早晨。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 绘方式。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4 、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5 、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6、 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 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7 、欣赏《渔舟唱晚》 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三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8、充满感情及表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清晨》 对比欣赏了这么多的曲子,感受早晨和晚上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唱唱《清晨》,愿我们生活每天都朝气十足!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 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 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第2课 足 迹 |